首页 > 旧-理论
维护权威 保护生态 呵护生命——贯彻十九大精神 践行生态文明体会
发布时间: 2017-11-06 09:00 来源: 编辑: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一、十九大讲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新修改的《党章》上,作为十四个方略之一重点阐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习总书记报告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题专题部署。习近平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党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九大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

在新思想方面,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内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

在新要求方面,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延伸阅读——

生态:是指自然界的天然状态,甚至是指原初的自然生存状态。这种状态是指各个物种在地球上自然而然地产生、繁衍和变化,按照自然规律存在和发展,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优胜劣汰。

文明:是人和人类社会的,是反映超越自然状态,进入人为和人化的更高境界。人类在肌体结构、思维能力、语言等方面不断进化,创造出越来越多不会自然产生的物质、关系、制度和思想等,这些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丰富内容。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新式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途径,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方式,建构社会制度,谋求文明进步和人类幸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追求财富无限增长和生活奢靡消费。简单地说,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要建设一种重视生态价值的人类文明和社会文明。是继百万年原始文明(未分状态)、一万年农业文明(依附状态)、三百年工业文明(对抗状态)之后,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和谐状态)。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道德,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生态产品  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等。

生态案例——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 月,伦敦空气污染,尘粒浓度最高时达到每立方米4.46毫克,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时达平时的6倍,与水雾形成硫酸,凝在微尘上,形成致人死亡的酸雾。12月5日至8日四天,死亡人数较同期增加4000人,随后两个月,又有8000人死亡。英国人为了摘掉雾都帽子,一方面严格约束废气排放,有效减少烟尘和颗粒物,同时,开展大面积植树造林,在城市外围建造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使得绿化带是城市面积的三倍,从而伦敦变成了森林城市,也从此告别了雾都。

莫斯科:在卡巴达尔语中即为“密林”的意思,从12世纪始建,先民们为了生存和生活,挥斧舞刀,一路伐来,在数百年、数以万计居民的砍伐中“森林城市”近代以来逐渐蜕变为“沙漠城市”。十月革命后,莫斯科人在忆苦思甜中幡然醒悟,以1918年列宁的“禁伐令”为分水岭,经过1928年、1935年、1975年、1992—2010年四次百年大规模绿化工程,莫斯科森林在持续近百年的呵护中恢复了活力,再次显出勃勃生机,现在已经形成林带纵横相连、公园星罗棋布的绿化网,市区外缘还有宽20—40公里的防护林,人均公共绿地达44平方米。莫斯科“森林—沙漠—森林”这一轮回清晰无误地表明,自然报应,毫厘不爽:虐待它,得到的是枯朽荒芜,凋零萧条; 善待它,回馈的是枝叶扶疏,葳蕤葱郁。

楼兰古国: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边,在公元前2世纪年前建国,到公元7世纪年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曾是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楼兰附近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楼兰10多万平方米,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在唐朝诗作中都有记载,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来由于人口增多,森林被大量砍伐,上游河水被截断改道,生态恶化,干旱缺水导致人们远离,逐渐变成荒漠、盐泽,古城也变成废墟,从地球上消失了。

二、森林是什么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多样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肺”。

森林是地球上,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地球上的生物基因库、碳储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系整个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森林的主要作用有六:

1.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森林面积广阔,结构复杂,光合效率高,光能利用率达1.6%—3.5%,生长更新能力旺盛,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据测算,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63%,森林生态系统每公顷生物的总质量为100—400吨,是农田或草原的20—100倍。因此,森林的生物产量在所有植物群落中是最多的,是生物圈最大的能量基地,在维护生物圈的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森林有着如此巨大的生产力,动物才喜欢选择森林作为栖息繁衍地。人类的祖先最初也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他们靠野果、捕捉野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可以说森林是人类老家。直到今天,森林仍然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资源,据估计,世界上依然有3亿人以森林为家,靠森林谋生。

2.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在地球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在热带雨林,约有200—400万种生物生活于其中。在广袤的森林里,有着各种各样、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面层4个层次,而在有的原始森林里,植物群落多达7-8层次。森林中还生存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如大象、野猪、羊、牛、狮子、狼、老虎,无数种类的鸟、昆虫,地下还有田鼠、蚂蚁等等。在我国的西双版纳,这个面积只全国0.2%的山区,目前已发现陆栖脊椎动物500多种,约占全国同类物种的25%。我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约占东北植物区系近3000种植物的一半以上。森林为各种生物的孕育和生长提供了摇篮和温床,提供了食物源和庇护所,这是森林的重要功能,森林中多种多样的物种是相互依存的,互为生存条件,据科学家估计,森林中一种植物的灭绝,可能造成10—30种动物的消失,可见,森林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3.洁净空气的制造机  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通常含量为0.03%,如果持续增加,就会引起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甚至人类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胁 。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1公顷阔叶林一昼夜可吸收10吨二氧化碳,释放730公斤氧气,可供1000人呼吸。在城市里按每人每天呼吸消耗0.75公斤氧气计算,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不怕没有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就不用愁了。森林还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杀灭菌类、净化空气的功能。据科学家研究,例如,森林中有许多树木和植物,能够分泌杀菌素,杀死病菌。例如,杉、松、桉、杨、圆柏、橡树等能分泌出一种带有芳香味的气体“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白喉、伤寒、结核、痢疾、霍乱等病菌。据调查,在干燥无林处,每立方空气中含有400万个病菌,而森林中则只有几十了。森林对大气中的灰尘也有阻挡、过滤和吸收的作用,可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和尘埃。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林滞尘总量为36.4吨。

4.人居环境的改善者  据科学家研究,森林里有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物质——负氧离子,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呼吸平稳、血压下降、精神旺盛,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在城市的房子里每立方厘米只有40—50个负氧离子,而在森林、山谷、草原等地方,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则超过1万个。森林还是噪音的有力阻滞者,噪声是现代城市的一大公害,当噪声达到80分贝时,人就容易疲倦,当达到120分贝时,人的耳朵会痛,听力会减弱。由于树木有茂密的树叶 ,因而可降低声音强度。一般情况下,40米宽的林带就可降低10—15分贝噪音。森林还有调节气温的作用。森林树冠密集,使得树林内部获得的太阳能辐射少,林外热空气不容易传导到林内。而到夜间,林冠又可以实现保温效果,所以森林内昼夜温差和冬夏温差小,宛如安装了一个美妙的大空调。据测定,在高温夏季,林地内温度较非林地要低3—5度。此外森林中植物的叶面有蒸腾水分作用,它不仅使周围空气湿度提高,而且会把从地下吸收的水蒸发到 大气中,因此在大面积的森林上空,空气 湿润,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降雨量。据测算,1公顷森林1年能蒸发8000吨水,因森林而增加的降水量可占陆地总降水量的三分之一。

5.涵盖水源并遏止水土流失  森林造就了乔、灌、草、地被、土壤这样一个多层结构,雨水穿过森林时,会被截流一定流量。据研究,24小时之内降雨在200毫米内的大雨,天然林几乎都能够涵养,一旦降雨强度超过400毫米时,天然林依然能够减少其破坏力量。以四川西部、岷江上游为例,在海拔3400米,坡度三十至四十度,200年的云、冷杉林里,林冠和苔藓、枯枝落叶的最大拦蓄降水量为10—15毫米。有林地较无林地可多拦蓄降水量150—20毫米,这就既可涵养水源,又能保持水土。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米。如堵河源4.7万公顷,可蓄水8000立方米,跟霍河电站差不多。

6.长寿康养的乐园  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能提供“两气一离子”,即丰富的氧气、精气(芬多精)和负氧离子。联合国公布的清新空气标准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1000—1500个负氧离子。而负氧离子产生的载体主要是森林、河流、瀑布和草地。医学研究表明,人生活在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500个以上的环境下能确保健康,200个左右只能是亚健康,低于50个时将诱发心理性障碍疾病甚至癌症。(由于缺少森林护佑,许多中心城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都在200个以下,有的甚至在50个以下。所以,我国癌症病人每年100万人、糖尿病患者每天3000人速度递增。卫计委调查显示:现在男子精子浓度比40年前下降近一半,以往男子正常的精子浓度是1亿个到5000万个,现在连3000万个都 正常。)森林的保健功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森林环境能给人舒服的感觉,由于森林空气清新、气温舒适、噪音少,人在森林中感到放松,释放压力,森林中的自然声音,如蝉鸣、流水声等,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林木所释放的植物杀菌素等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NK(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对高血压、抑郁症、糖尿病等病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减缓效果。德国、日本、韩国等国都建立森林康养基地,进入森林,人就感受到静心、清心、净心,血压降低,疾病减少。所以今后,人们生了病去各类医院,想长寿到森林康养基地,享受森林浴,养足精气神,不能医和药,健康又长寿,真正是个人不受罪,家族不受累,减少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总之,森林的作用多多,从个体感受、个人养生的角度,概括起来“多、少、高、低”四个字:多,氧气多,芬多精多(杀菌素),负氧离子多(城市房子每立方米四、五十个,而森林里超过一万个,武汉人放下城市别墅不住却要到九宫山);少,病菌少(干燥无林每立方米空气有400万个,森林中只有几十个);高生态价值高(一棵50年的树,市场上木材价值300美元,每年生态价值20多万美元);低,降温效果好,全球变暖,夏天人们普遍依靠空调降温,但最大、最好的空调还是森林,高温季节温度低、燥音低(高温时森林比无林地气温低三、五度,燥音低许多)。

三、堵河源有什么

堵河源总面积47173公顷,其中核心区17808.1公顷,缓冲区13407.1公顷,试验区15957.3公顷。堵河源自然资源丰富,保护对象独特,在全国都具有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代表性,概括体现在“六个丰富”上:

一是生境丰富。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有大小河流18条,有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24座,最高海拔2635米(枪刀山),最低海拔380米(百里河口),相对高差2255米,形成了非常丰富而独特生态环境。

二是物种丰富。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440多种,脊椎动物343多种,陆生昆虫1456多种,特有动植物3种。

三是保护对象丰富。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珍稀濒危动植物105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26种,珍贵树种有18种,濒危植物3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植物17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6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种42种。

四是动植物群系丰富。堵河源自然保护区有动植物群系50个,最有特色的是竹叶楠林、水丝梨林、刺叶栎林等8个常绿阔叶林;最珍贵的是大面积的光叶珙桐林、金钱槭林、水青树林等10个保护植物群落。还有猕猴、红腹锦鸡、红嘴相思鸟、大嘴乌鸦、白鹭、白腰雨燕等动物种群20多个。

五是水资源丰富。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枫杨、湖北枫杨、华西枫杨群落依次由低到高分布直达海拔2400多米,以及离舌橐吾、蝴蝶花、石菖蒲等喜湿植物群落的广泛分布,充分说明了堵河源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绿色水库”。

六是自然景观丰富。喀斯特地貌导致的泉眼密布,径溪常流,加之山大沟深的地形,山丰林茂的地貌,造就了山峻、峰险、林幽、水清的自然环境,是人们科研宣教、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的好去处。

四、当前做什么

1.发扬传统

先人说林——  

孔子:“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不在合适的时节伐木、狩猎,就是不孝)。

孟子:“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旬子:“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草木开花生长之时,不能进山林砍伐,不能砍伐幼苗,不能断绝它们的生长。)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育;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 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于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庄子:“天人合一”(认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由此两者合为一体。或者相互理解,结成友谊)

名人说林——

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坏了森林,但是,我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康有为:你不要去找什么仙人,你就是仙人;你不要企图上天,我们就在天上。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带有仙气的、灵气的。你若不珍惜今天的生态环境,那么你将终生遗憾。

鲁  迅:林木尽伐,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

张学良:活了101岁,“保命心经”:树是好东西呀,它对肺、对皮肤确实有太多好处了。没有树木陪伴,我可能早早地枯萎了。

冯玉祥:在戎马倥偬之际,在抗日的烽火岁月,走到那里,要求手下保护森林,有时还带头植树造林,写下“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优美诗句。

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因素”。 

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讨论世界前途,得出一致结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前的中国,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履行职责  保护区今后方向是国家公园体制,前不久,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了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国家公园坚持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坚持国家代表性。国家公园既具有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又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国民认同度高。国家公园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坚持国家所有,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坚持全民公益性。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鼓励公众参与,调动全民积极性,激发自然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国家公园实行分区管理:严格保护区实行绝对保护; 生态保育区以自然保育为主,可以适当开展为恢复生态而进行的促进活动;传统利用区只为了保持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不能搞大规模建设,可以开展环境友好型生产经营活动; 游憩展示区为开展游憩和环境教育场所。

履行国际义务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196个成员国签署的《巴黎协定》,协定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碳中和,即意味着到2050年左右,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大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从而保证全球气温在2100年前升幅不得超过摄氏2度,并力争控制在1.5度以内(2016年全球地表温度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0.85度,比工业化前1750年平均水平高1.1度,由此导致北极地区冰盖减少42%,海平面上升50厘米,使大量农田被淹,城镇被大海吞没。我国陆地1951年至2009年平均气温上升1.38度)。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要在2010年4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基础上,到2050提减少40%—70%,到2100年实现零排放。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批准加入气候变化法律文件,中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020年达到15%左右,2030年达到20%左右。

3.依法严管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深 改组召开了38次会议,其中20次涉及生态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文件40多个,包括新《环保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土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等法律法规,包括《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湖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等文件,这些法律文件出台,目的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显示出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要追究责任,并且终身追责。对自然环境,我们自身要依法爱护,还要教育家人、群众依法爱护,我们自己不破坏,还要教育邻居、老百姓也不破坏。

4.以“不”为要  堵河源保护区没有大的工程建设,没有大量的矿山开采,总体上保护是比较好的,但人为活动、人为干扰频繁严重,所以,要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宣教力度,让自然修复、自觉保护真正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深入过程,深入日常,把不滥砍乱伐、不滥捕乱猎、不滥采乱挖、不滥征乱占、不滥燃乱放、不滥弃乱倒(渣土)、不滥泼(排污水)乱扔(垃圾)、不滥搭乱建等“八不”要求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5.环境整治  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对省市挂号的99个环境突出问题,想千方,设百计,不等不靠,自觉整改,确保存在问题消号,环保督查过关;二是借脱贫攻坚政策,多做引导劝导,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尽可能多地实施生态移民。

历代先贤提出的生态思想,经世致用,我们要继承发扬;华夏祖先留下的大好河山,山青水秀,我们要保护修复,把一个“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美丽中国留给子孙后代,这样,我们才能不负先人,无愧后人。

2017.10.31

堵河源管理局  潘世荣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