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得胜——故乡的史诗!
发布时间: 2018-07-23 10:18 来源: 编辑: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捧起一把故乡的尘土把它装进行囊,挥一挥手再见故乡的大山,母亲的身影渐行渐远,15年前我带着儿时的梦想离开了养育我的故乡——湖北省竹山县得胜镇。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也开始了对故乡无限思念和眷恋,故乡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清晰,岁月镂刻的故乡记忆婉转而又浪漫,形成了一副长长的画卷,画卷中有父亲那佝偻而坚强的脊梁、母亲期盼的目光、故乡人那热情的呼唤、孩童郎朗的读书声、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鸣、袅袅的炊烟……,每次都在故乡记忆的画卷中找寻自己足迹的时候悄然睡去,清晨醒来,繁星散去,故乡带给我的精神动力让我再次出发。

也就是在昨天,故乡的书记曾诗军给我转发了一段视频——《故乡的史诗》,我仔细的看完整段视频,暂且不论视频的水准,这是我第一次在网络视频上再见故乡清晰的身影,短短的视频在此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无限思念,我觉得自己是从那片土地走出的游子,我很想为故乡写点什么来表达对故乡的无限敬意,因为在网络时代,故乡人再次利用网络来推荐和宣传自己,这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自我展示,我特别想推出这段关于故乡的网络视频,让跟多的人来再次认识一下我们的故乡。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是否还在为人生而苦苦奋斗?但是我们的故乡得胜依旧在用她独特的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得胜人风雨无阻奋力向前。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越薄雾,肆意铺洒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时候,郎朗的读书声是便这个小镇特有的魅力。我的故乡处在秦岭的南脉,链接江汉平原和汉中的交通要道,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们无法磨灭她在历史中的定位,也无法去评判一个地方的历史功勋,但是故乡,自从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故乡人在与大自然的战斗中逐渐形成的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生存理念却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因此故乡人才能不断的创造奇迹,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故乡的大山一座连着一座,巍峨且挺拔,在这片土地贫瘠的土地上,得胜的人用不屈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你驰骋在平原,穿越在都市,你很难想象这里的人都有出门看一看天的习惯,因为上天的变幻是故乡人抓住机会的唯一希望,我们还在读书的年代,故乡的贫瘠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困难,贫穷无需赘述,我们的父辈也不允许我们这样,从那时起,能够跨越故乡大山走出外面是我们读书的唯一动力,你很难想象,故乡80后的一代人温饱都很难解决,七岁的孩童要靠着火把成群结队的走6公里的山路去上学,但是故乡的父辈用贫瘠的土地和辛勤的劳动把自己的子女都送进了学校,我们的父辈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自己再苦也要供养子女上学,当国家开始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故乡得胜早已完成任务,而我们再学校,学习成绩的比拼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快乐,考上大学的故乡学子是我们的楷模。在教育条件极其落后的故乡,故乡人却有着超前的教育思维和理念,父辈们用义务工的方式修建学校,扩宽通往学校的大路,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感召下,故乡人一个一个的走出大山,成了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栋梁之材。

多少年以后,我们突然发现,走出大山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同样回到故乡也是一路艰难险阻。我们很多人身处异地,但是故乡的发展时刻牵动着从故乡走出的每一位人,我们也很想为故乡做点什么。但是今天的故乡,却以奇迹般的发展状态逐渐与时代接轨,在党的支持和带领下,在故乡人不断的努力下,今天的故乡得胜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奋勇向前。

对故乡的赞美无需吝啬溢美之词,当我们深层次发现她的美的时候,她是以另一种方式而存在。故乡人在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正轨,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乡史诗扑面而来,因为是人在创造,本段落我想以得胜人的称谓来赞扬他们。

在恶劣的环境里,等待或许面临的就是死亡,看天吃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总结经验教训是得胜人的又一致胜法宝。在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生存,得胜人开始砍伐大量的树木卖到外地,巍峨的青山逐渐露出地表,大自然告诉我们,当你看到大山地表的时候那或许就是大山狰狞的面目。得胜处于狭长的秦岭南脉,亚热带季风气候严重影响这一区域,得胜人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在山间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庄稼、在河间滩地栽种水稻,由于气候原因,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就要靠上天的垂怜,一阵大风过去,泥土随着山水肆意的流走,庄稼随着洪水漂移,河间水稻被泥土淹没,突发山洪甚至卷走了很多劳作的农民和背起竹筐的孩童,我们曾多少次看到父辈们的绝望的眼神,但这一切又能如何?因为历史的惩罚对谁都是公平的。

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得胜人又开始的新的创造,得胜人深刻的认识到了保护山林是改变生存的唯一出路,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得胜镇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下,得胜人率先开始了封山育林,严禁任何砍伐,封山育林的标语刷满了大山里的每块岩石,封山育林是我们儿时最早认识的四个汉字,当国家提出退耕还林政策的时候,得胜早已是山青水绿。在得胜人的努力下,国家出动飞机播撒树种,在政府的科学引领下,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得胜的大山已经穿上一件厚厚的绿衣,而如今的得胜,巍峨的大山层峦叠翠、鸟语花香,四季的变幻勾勒出一副唯美多彩的画卷。

在转变作业模式的情况下,得胜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靠山吃山,如何靠如何吃?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聪明的得胜人开始修建梯田、种植茶叶防止水土流失,很难想象,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得胜人不计任何报酬全员参与修建茶叶梯田的面积已经覆盖大部分的得胜大山,农家小院屋前屋后都是茶树,得胜的茶叶远销国内外,他们把一种绿色传承的理念讲给了世界。如今的得胜人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品一品茶里的春夏秋,看一看天,再回味一下自己奋战的青春,在此,我向我的父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个地方的人的思维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山与山相连的地方或许只有狭窄的滩涂平地,在过去的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得胜人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改造梯田、修建电站,不计任何报酬的付出。在今天看来有很多人甚至觉得大山里面的人思维落后,甚至是蠢,但是在今天看来,事实并非如此,环境造就英雄,他们面对狂风暴雨吹倒的庄稼、面对贫瘠土地的泥土流失、面对落后的交通和通讯,这个大山里的小镇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把山间土地改造成茶叶梯田、把狭长的山谷修建成发电站、把各种线缆穿越天堑,在没有抱怨的时代,得胜人经經受起了时代的考验,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篇章。(全翰阁)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