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改革开放40年】农业农村成就斐然
发布时间: 2018-10-19 16:07 来源: 编辑:
字体大小:
打印
返回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全县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人民正在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一、重大事件

1978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宣传动员会,随后在全县逐步推广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至1982年12月,全县农村普遍推行农业联产承包到户生产责任制。

1979年12月,县内里程最长、工程最艰巨,全长117.74公里的南部山区重要公路干线--竹(山)洪(坪)公路建成通车。

1980年5月21-9月中旬,全县累计降雨875.6毫米,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3次。6月23日降雨量155毫米,部分地区达183毫米,为同期历史最高降雨量。全县13个公社426个大队2468个生产队250144人受灾。

1984年6月,设区建乡,恢复区乡政权,实行政社分开,撤销人民公社、设区公所,为县政府派出机构。全县设11个区公所、2个县辖镇、7个区辖镇、85个乡镇府,共选拔270名青年干部充实到全县乡镇政府。

1987年9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0个镇15个乡人民政府。

1988年3月,成立竹山县自来水公司,同时筹建日产万吨水厂;同年,全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干旱持续8个多月,全县25个乡镇受灾,粮食作物受灾面积36万亩,损失产量7.45万吨,农村经济损失8609万元,计有35万人口、25万头大牲畜饮水发生困难。

1989年2月20-23日,竹山境内普降大雪,城区积雪67.5厘米,高山达90厘米,造成严重雪灾;10月,竹山被评为“全国农村改水一类县”。

1994年12月28日,宝丰镇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先进镇”。

1996年8月13-14日,全县“合力攻坚、决战贫困”动员大会在县人民大会堂召开。县委书记、县长何世学作了题为“艰苦创业、决战贫困”的动员报告。

1997年1月23日,县委成立“中共竹山县委党群、政府直属、农业、财贸、工业、计委、政法”等七个战线工作委员会;是年,县委选派118名干部组成小康工作队,到37个村帮助实施“小康工程”,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到30个特困村任职,帮助扶贫。

1998年12月26-28日,省水利厅副厅长郭友明率省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验收团来竹山县验收电气化建设工作,竹山县电气化建设工作通过验收。

1999年2月27日,县委县政府组织“万名干部下农村、扶贫抗旱闹春耕”活动;11月中旬,全县农村电网改造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县农网改造试点在溢水、宝丰镇等29村开始实施。

2000年5月5-6日,全县扶贫攻坚誓师大会在竹山师范礼堂召开,县长贺兴国作动员讲话。6月1日,竹山县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百佳县”称号;7月29日,全县首批乡镇企业改制在官渡、竹坪、麻家渡、溢水、潘口、文峰六乡镇启动实施。

2001年2月19日,竹山县种猪场首次繁育出具有国家领先水平的“外三元”杂交猪新品种;3月1日,竹山县正式被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县行列,城关、潘口、溢水、麻家渡、文峰、官渡、梁家7个乡镇为退耕还林试点乡镇;3月24日,竹山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

2002年1月18日,竹山县扶贫办代表县委县政府在武汉正式签署《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报审表》,竹山县被正式列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月4日,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培训班在竹山宾馆举行;9月19日,竹山县农业局测土配肥中心在宝丰镇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市建成的首家测土配肥中心。

2003年2月24日,全县农业农村暨税费改革工作会议在竹山宾馆召开;7月20日,竹山农网改造一期高压工程二期网改工程以993分(总分1000分)的成绩通过省农网改造验收组检查验收;10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书记赵斌、副书记王铁军和县领导董永祥、刘声齐等陪同下,深入溢水镇华家湾、燕子山等村和潘口乡潘口塘小学、拟建的潘口电站坝址、白果坪村走访干部群众,对于竹山县农业农村、水能开发、基础教育等工作进行深入座谈了解。

2004年2月29日,全县39万农民的农业户口转为“湖北居民户口”;3月2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部署会,贯彻中央1号文件,落实“两补一降”(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业税下降3个百分点),全县减轻农民负担1102万元,人均减负28元。

2005年6月18日,竹山县“村村通客车”工程启动仪式在亨运集团竹山分公司举行;6月底,竹山县申报的“郧巴黄牛杂交改良及规模化养殖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被科技部列为2005年国家级星火计划产业发展项目。

二、重大成就

1.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县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3.7万吨提高到20.94万吨,增长了1.53倍;油料总产量由1978年的2247吨提高到5.05万吨,增长了22.5倍,猪、牛、羊、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1.82万吨、0.12万吨、941吨、2439吨、7903吨、7124吨。生活物资极其丰富,实现了由国家计划供应到市场自由交易的根本性转变。

2.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7276万元提高到52.54亿元,增长了72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12元上升到24243元,增长了114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59元上升到9233元,增长了156.5倍,农村经营主体累计达到1433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022家,家庭农场280家,农业企业131家,农村经营形式实现了由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合作经营的转变。

3.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居民衣、食、住、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穿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要找到一个穿补丁衣服的人还真是一件难事;过去一日两餐吃不饱,吃肉称为“打牙祭”,如今三餐粮足、顿顿有肉已是千家万户寻常之事;过去住的是茅草房、土坯房,如今是小洋楼、小别墅,土墙房、茅草房告别了历史;过去出门靠两腿步行,如今出行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任意选择,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3516万元提高到54.7亿元,增长了155.6倍。

4.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交通、饮水、供电、通信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走的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如今水泥路、柏油马路修到了家门口,城乡公交四通八达;过去吃水靠挑靠抬,如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通到千家万户;过去点的是煤油灯,如今电气化走向平民百姓家,全县农村用电量达到9100万度;过去通信靠邮局人工送信,如今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信息。全县固定电话达10120户,移动电话用户214379户。

5.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上学不用交学费成为现实;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农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8%;农家书屋书香四溢、乡村文化惠及千家;全县从业人员达20.02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8.88万人,占44.4%,非农业就业11.14万人,占55.6%。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2.25%。(县农办供稿)

小东川“四季花海”采摘园

整洁靓丽的二道坊移民新村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便民服务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热门
媒体矩阵
  •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竹山人大网手机版
  • 竹山便民服务
    竹山便民服务
  • 竹山特产云超市
    竹山特产云超市
  • 今日竹山报
    今日竹山报
  •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今日竹山网站手机版
  • 云上竹山客户端
    云上竹山客户端
  •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竹山新闻微信公众号
  •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竹山融媒+微信公众号
  •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
    今日竹山微信公众号